四川省果品行业协会

网站正在维护中,请稍后访问。

联系电话:18508113176

技术支持: 协伴云|商协会管理系统

蓝莓果实采后病害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2023-10-18 09:02:05    来 源:中国果品流通协会 摘自:摘编自《中国果树》2023年第7期

蓝莓为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橘属(Vaccinium L.)多年生灌木状浆果类果树,是近20年来我国发展最为迅速的第三代水果。蓝莓果实成熟后呈蓝紫色(部分为红色),外披一层白色果粉,酸甜可口,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叶酸、黄酮,以及钾、锌、锰等元素。此外,蓝莓浆果富含的酚类、抗坏血酸和花色苷化合物提供极高的抗氧化作用,有助于增强自身免疫力和记忆力,具有延缓衰老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功效。蓝莓在营养、保健和医疗等方面应用广泛,被誉为“浆果之王”,是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五大健康水果之一。


蓝莓包括高丛蓝莓(V. corymbosum L.)、矮丛蓝莓(V. angustifolium Aiton)和兔眼蓝莓(V. ashei Reade)。蓝莓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自1983年引入我国并不断驯化栽培。随着世界范围内蓝莓产业的迅速崛起,全球蓝莓种植区从2016年的58个国家增加到2020年的71个,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从13.26万hm2和62.29万t增加到20.57万hm2和85.09万t。到2020年底,我国蓝莓栽培面积高达6.64万hm2,总产量34.72万t,鲜果产量23.47万t,其中栽培面积超过4000hm2以上的省份有7个,依次为贵州省、辽宁省、山东省、四川省、安徽省、云南省、吉林省;总产量超过1万t以上的省份有9个,依次为贵州省、四川省、安徽省、辽宁省、山东省、云南省、吉林省、湖北省、江苏省。随着人们对健康水果需求的增加,我国蓝莓产业将不断扩大。


迄今为止,浆果行业主要依靠冷链管理(0~2℃)和高湿度(90%~98%)来保持其质量。一般来说,良好的保存条件下矮丛和高丛品种的蓝莓货架期可达2周,而兔眼品种的蓝莓货架期可达4周。蓝莓主要用作鲜食产品,在销售过程中需要较长的贮存期,但由于其果皮脆弱,成熟期多集中在高温多雨季节,因此在这个过程中非常容易遭受机械损伤和真菌污染,造成果实营养成分及品质下降,直至腐烂。在贮藏或采后过程中产生的病害是决定生鲜产品保质期的一个限制因素。保鲜技术成为制约蓝莓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归纳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蓝莓采后生理、病理及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状况,并对各种保鲜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评估,以期为蓝莓采后处理、运输和存储阶段的保鲜提供参考。

1

蓝莓采后生理研究


蓝莓在离开树体之前表现为典型的呼吸跃变行为,采后光合作用基本停止,呼吸作用成为主要代谢过程,贮藏时呼吸强度先强后弱,有机物质的消耗和水分的流失致使果实变软、衰老直至腐烂。蓝莓果实在晚熟阶段才开始大量积累糖,因此要在完全成熟后才进行采收,其乙烯和呼吸高峰一般出现在采摘之前,在贮藏过程中的乙烯产生速率和呼吸速率基本保持平稳。虽然乙烯对蓝莓果实品质和贮藏期的影响还不完全清楚,但在贮藏过程中控制乙烯产生的试验已经进行。最常见的乙烯清除剂是高锰酸钾,它通常以4%~6%的浓度嵌入硅胶中,并以密封小袋供应,也可以直接添加到聚合物薄膜中。此外,另一种常用的乙烯拮抗剂1-甲基环丙烯(1-MCP)也被用来处理采后蓝莓,可以降低乙烯合成量,延缓蓝莓的成熟衰老。硬度是表征采后蓝莓软化的主要特性,不仅影响果实品质,也影响其贮藏寿命、运输性和抗病性。蓝莓采后硬度的下降主要与细胞壁降解、失水率以及表皮硬度有关。蓝莓表面的果粉在维持蓝莓采后品质方面也起着关键作用,其蜡质层附着在蓝莓果皮上,可以降低果实蒸腾速率,减少失重。郜海燕等指出,蓝莓果实在0℃贮藏期间,蜡质层损伤及出汗均可加速其软化。蓝莓蜡质层能够抑制果实中果胶甲酯酶(PM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Cx)活性,防止细胞壁结构破坏,降低硬度损失速率,所以在蓝莓采摘及贮运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减少对其表面果粉的破坏。

2

蓝莓采后病理研究


微生物侵染是影响蓝莓采后贮藏期和物流运输的另一重要因素。贮藏后期,蓝莓衰老软化使得自身抗性减弱,机械伤口及虫害处往往成为微生物的侵染点,潜伏在果实表面或环境中的病原菌趁虚而入,导致果实腐烂。蓝莓采后的主要病害是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腐烂病(Alternaria sp.)和炭疽病(Colletotrichum sp.)。灰霉病是由一种坏死性真菌灰霉菌引起的,在15~25℃范围内和95%以上的湿度下侵袭蓝莓果实。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蓝莓鲜果贮藏的中后期,出现如果实软化、脱水或灰色菌丝体发育等各种症状。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长的分生孢子梗、具隔、光滑的顶端分枝和分生孢子束。腐烂病是由链格孢属真菌引起的,这种真菌适宜在15~25℃下生长,并产生有毒的次生代谢物,可以利用果实中先前的伤口或开口来穿透蓝莓。当开始出现腐烂时,果实呈现黑色的伤口以及白色或带绿色的灰色菌丝体。其菌落通常是深绿色的,中心有棉絮状菌丝体。孢子卵球形,由横壁和垂直壁分开。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害,在果实成熟并开始腐烂时出现,能明显观察到伤口呈粉红色。其菌株的颜色从棉白色到灰色,生长在同心圆环上。孢子椭圆形,呈透明状。


目前国内外蓝莓病原真菌种类繁多,针对不同地域也有不同的防治措施,具体见表1。研究发现,因蓝莓品种及地理位置的不同,致其发病的病原菌也有差异,主要有链格孢属(Alternaria sp.)、灰霉属(Botrytis sp.)、枝孢菌属(Cladosporium sp.)、青霉属(Penicillium sp.)等。因此,采后蓝莓需采用不同的解决措施来针对不同的致病菌,以延长蓝莓的贮藏期。

图片

此外,蓝莓的采后损失也可能是由于致病细菌如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引起,土壤和水是它们的传播媒介。虽然其危害程度不如真菌,但这些微生物病原体不仅影响果实的贮藏保鲜,还会降低果实的质量,同时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控制和预防这些病原体的侵袭是非常重要的。

3

蓝莓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低温贮藏

低温贮藏是目前蓝莓生产中最常见、最便捷的贮藏保鲜方式。低温环境会抑制蓝莓的呼吸代谢活动,抑制微生物的繁殖,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蓝莓的损耗,维持果实风味,增加货架期。蓝莓采收后在22℃条件下放置3~7d便会腐烂,0℃低温贮藏货架期14~20d。蓝莓采后需要有个预冷的过程,立刻置于0℃环境会造成低温冷害,导致果实冻伤腐烂。蓝莓在1~3℃低温冷藏时,能较好地保持其色泽、维生素C含量、水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延长其货架期。低温贮藏主要包括冷冻与冷藏两类方法,蓝莓鲜果可采用冷藏方法,用于加工的蓝莓果实可使用冷冻方法。目前生产上多用冷藏库来完成低温贮藏。蓝莓收获后,应及时给予预冷处理,让果实温度快速下降。入库前,先对库体进行整体消毒,消毒方法多为硫黄熏蒸,硫黄用量为5~10g/m3,消毒时间一般为24~48h,并进行库体彻底通风。值得注意的是,冷藏虽然能够有效延长蓝莓果实的贮藏保鲜期,但经长期冷藏的蓝莓转入常温货架期时,果实的品质将会下降。


冰温贮藏是有别于冷冻与冷藏之外的另一种保鲜技术,是指将温度控制在蓝莓果实冰点与0℃之间,在不破坏组织细胞活性的条件下,同时抑制蓝莓果实的呼吸代谢,从而延长蓝莓的贮藏期。魏文平等研究发现,与冷藏(5℃)相比,冰温贮藏[(-1±0.3)℃]条件下能显著延长蓝莓果实贮藏期42d。于继男等发现,先低温驯化再冰温贮藏能有效降低蓝莓损耗,维持果实品质,缓慢降温可有效防止果实冻伤。此外,精准温度控制技术也被应用于蓝莓贮藏保鲜,其温度波动更小(0.1℃以内),温度控制更精准,可通过使用蓄冷剂和精准温控箱来减少保鲜成本。


低温贮藏因其简便、有效且成本低,因此应用十分广泛,但随着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蓝莓的冷藏保鲜常常与其他保鲜方法结合使用。邹小波等以兔眼蓝莓品种为试材研究发现,在低温贮藏的条件下,阿拉伯胶复合涂膜可以显著减缓蓝莓果实质量损失、降低腐烂率和延缓硬度降低,并能维持果实较高的总酚、花色苷含量和较好的感官品质,显著抑制多酚氧化酶活力,降低果实表面褐变程度。

气调贮藏

气调包装(MAP)是目前使用较多的贮藏保鲜技术,其原理是配合适当的低温条件,改变O2和CO2配比(通常CO2浓度相对较高),以干预微生物的细胞代谢,延缓果实腐烂,从而增加蓝莓的货架期。气调贮藏又可分为自发气调贮藏(MA)和机械气调库贮藏(CA),其中MA是指将薄膜制成的包装袋密封果蔬,同时包装袋又具有一定的透气性,依靠果实自身呼吸来降低O2浓度,提高CO2含量;CA是通过人为干预结合气调库来调节贮藏环境中的气体成分。MA操作方便且使用成本低,但不易控制,通常用于气调包装;CA控制精准但操作复杂且价格较贵,常用于气调贮藏。一般而言,MA中蓝莓的贮存条件最适为0℃下5%~10%的O2和10%~12%的CO2,而CA中的O2水平一般低于2%,CO2水平高于10%。合适的O2/CO2比例有利于提高蓝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病原体生长。当CO2浓度高于15%时,蓝莓很容易发生软化、脱色并产生异味。然而也有研究学者发现,用99.9%的CO2在蓝莓贮藏前进行短时“休克冲击”处理,能够很好地抑制生理代谢并维持蓝莓果实的风味品质。此外,孟宪军等以蓝金蓝莓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气体组合下蓝莓的贮藏效果,结果发现5%O2与30%CO2组合更有利于诱导蓝莓鲜果抗氧化系统,减缓呼吸速率,延长贮藏期。吉鹏等以奥尼尔蓝莓为试验材料,结果发现在(1±0.5)℃贮藏条件下,5%O2与20%CO2组合对蓝莓保鲜效果最好,该处理下蓝莓的腐烂率更低,且更容易保持蓝莓的口感和营养品质,贮藏期可延长2周以上。


气调贮藏保鲜技术具有通过物理手段保持浆果的稳定性、抑制浆果成熟、避免低温冷害和生理损伤、长期保持浆果的色香味和品质的特点,已成为浆果贮藏保鲜方面的研究热点,前景十分广阔。微环境气调作为一种新型的气调方式,即在传统气调的基础上加入新型气体,能够实现双控调节。早在2012年就有学者证实利用这种方式能够提高蓝莓的保鲜效果,减缓果实腐烂。张鹏等利用微环境气调,发现在传统气调方式基础上加入1-MCP能显著抑制与细胞壁降解相关酶基因的表达,有效降低蓝莓果实软化速率。顾云娇等研究发现,充入9%O2+9%CO2+82%N2对蓝莓保鲜效果最好,能有效延缓蓝莓腐烂速率,减少糖、酸等营养物质的消耗。因此,对于气调贮藏保鲜技术,我们有必要将其与其他方法结合,如1-MCP、紫外线辐射、二氧化硫或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化合物,以提高该技术的抗菌效果。

涂膜保鲜

涂膜保鲜是指将可食用的薄膜或涂层通过浸渍或喷洒等方式包裹在果蔬表面,附着在外部的保护层能有效增加果实内部CO2含量,抑制果实呼吸,阻隔水分蒸发,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降低果蔬营养物质的损耗,延长贮藏保鲜期。此外,涂层可以将一些有益的物质如抗氧化剂、抗菌剂和调味剂等转移到食物中。蓝莓的涂膜材料一般包括多糖类、蛋白质类和脂质类,还可以在材料基质中添加甘油、山梨醇和丙二醇等增塑剂来增强功能。由于涂膜保鲜具有无污染、可食用、保鲜期长和改善果蔬营养品质等优势,因此在蓝莓保鲜技术中应用广阔。不同的涂膜对新鲜蓝莓采后品质有不同的影响。壳聚糖(chitosan,CTS)是一种由甲壳素衍生而成的生物聚合物,因其优良的抗菌性能和生物降解性而被广泛研究。CTS的抗菌机理在于它的正电荷可能与Ca2+竞争带负电荷的细菌膜。然而单一的CTS膜综合性能并不优良,人们通常在CTS中添加抗菌生物聚合物或提取液等活性成分来制备复合膜,从而实现对微生物的控制。Xing等研究发现,CTS与纳米TiO2复合涂层能有效降低蓝莓果实营养损耗,保鲜效果显著。吴超等以粉蓝蓝莓为试材,通过2.0%CTS、0.2%山梨酸钾和0.05g/kg聚赖氨酸混合处理对蓝莓涂膜,能够有效抑制果实表面微生物的繁殖,并延缓维生素C和花青素等营养物质的流失。吕静祎等以北陆蓝莓为试材,研究0.5%CTS结合1%山竹果皮提取液处理对其在低温(4±0.2)℃贮藏期间保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TS与山竹果皮提取液复合涂膜处理能够减缓蓝莓果实贮藏期间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含水量的下降,有效保持蓝莓果实的贮藏品质及抗氧化活性,延缓其成熟衰老进程。王和涛在研究丁香精油与CTS复配涂膜对蓝莓的保鲜效果时发现,在精油质量浓度为0.6mg/mL、CTS质量浓度为15mg/mL、明胶质量浓度为1.4mg/mL的条件下制成的复配涂膜保鲜剂对蓝莓有较好的保鲜效果,能显著延长蓝莓的保鲜期。赵红宇等在研究复合膜最佳配比时发现,羧甲基纤维素、CTS和冰乙酸按2.5∶2.3∶1的比例混合能延长蓝莓货架期10d以上。霍若冰等研究发现,结合4℃贮藏,在CTS中添加0.06g/mL鱼腥草提取液能大幅提升复合膜的抗菌性,将货架期延长至10d。此外,用海藻酸钠制成的膜也是一种很好的涂膜材料。据国外报道,海藻酸钠复合膜可显著降低蓝莓的呼吸代谢,减缓含水量、硬度下降以及膜脂过氧化物的生成,提高蓝莓抗氧化酶的活性,从而延长蓝莓的贮藏期。


涂膜保鲜的最新进展包括静电喷涂等涂料应用的新技术。利用静电喷涂技术将海藻酸钠盐涂层喷涂在草莓上,结果发现,该处理方式的草莓显示出比传统涂层技术更好的硬度、色泽和口感。该技术运用到蓝莓上前景将十分广阔。另一项有希望的创新是纳米技术在涂膜中的应用。精油和天然抗氧化剂因成本高和易挥发等特性,限制了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这一限制可以通过在纳米涂层中进行包覆来避免或减轻。

植物生长调节剂保鲜

蓝莓贮藏性能不稳定,容易出现腐烂变质、霉变以及病害等各种现象,这归因于其果实的采后衰老是一个高度复杂化和精细化的生理生化过程。控制蓝莓采后衰老的各种基因可能受到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调控,并影响蓝莓的贮藏时间和果实品质。因此,探究外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来延缓衰老并延长蓝莓的贮藏保鲜期成了许多研究人员的重要课题。


应用最为广泛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水杨酸和茉莉酸甲酯多为固体粉末状,一般将其溶于水后喷施或者浸泡蓝莓。水杨酸处理能够诱导抗氧化酶的生成并调节其活性,来增强植物抵御生物胁迫的能力,并且抑制果实的呼吸作用,最终延缓果实的衰老腐烂。黄晓杰等以埃利奥特蓝莓为试验材料,用一定浓度SA处理采后鲜果后低温贮藏,结果发现,SA处理可诱导果实花色苷的合成,增加果实的抗氧化能力,抑制果实衰老并延缓果实品质的下降。刘凤民等研究发现,SA处理能明显改善蓝莓的耐热性,通过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并降低叶片中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延缓叶绿素的降解,最终维持蓝莓正常的生理代谢功能。由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引发的灰霉病是蓝莓采后病害中最常见的真菌性病害,在蓝莓运输和贮藏过程中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研究人员发现,MeJA能有效抑制蓝莓果实灰霉病的发生,MeJA处理通过增强一氧化氮合酶、NADPH氧化酶和抗氧化酶活性来诱导早期NO和H2O2含量的增加,继而调控病程相关蛋白并激活苯丙烷代谢途径来增强对灰葡萄孢菌的抗性(图1)。与此同时,MeJA能提高植物的基因抗性,诱导果蔬产生防御反应,提高果蔬采后贮藏期内的营养价值。杨海燕等以顶峰蓝莓为试验材料,探究不同MeJA处理浓度对蓝莓果实贮藏的影响,结果发现,在4℃贮藏条件下,MeJA处理显著抑制了果实腐烂的发生和硬度的下降,提高了果实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延长了果实的货架期。

图片
图片
图片


1-MCP是目前备受关注的乙烯受体抑制剂,是一种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可以有效阻断乙烯与受体结合,降低蓝莓的生理代谢活动,从而延缓蓝莓果实衰老,达到增加保鲜贮藏期的目的。有研究表明,乙烯受体抑制剂1-MCP在相对高湿度条件下活化时,可作为气体从小袋和聚合膜中释放出来,因此其经常与包装袋和涂膜一起使用。在4℃条件下贮藏8d后,经过1-MCP(1.0μL/L)处理18h的伯克利蓝莓果实软化程度明显低于对照,且果实的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速度也较慢。王玉玲等研究结果表明,1-MCP处理可以延缓果实硬度下降和果实贮藏前期花青苷的形成。另外,1-MCP处理可抑制果实贮藏后期总抗氧化能力的下降,维持果实较高的营养价值。


SA和MeJA作为价格便宜且保鲜效果较为明显的化学诱导剂,其应用场景十分广阔。然而过高浓度的使用不仅对蓝莓果实起不到保鲜效果,还会对果实产生毒害作用,降低果实的营养价值,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健康。1-MCP作为一种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针对不同果蔬、不同品种其用量也不尽相同,往后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针对不同的保鲜要求和蓝莓品种制定出更加合理有效的配方。

不同包装材料保鲜

食品包装行业一直在不断变化,以满足销售市场的需求,目前市面上包装技术和材料各式各样,如活性包装、智能包装、可食用涂料/薄膜、生物降解包装、抗菌包装等。蓝莓在运输过程中易受碰撞、振动、挤压等载荷形式的作用,容易引起运输损伤和品质下降,因此选择合适的包装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不同的包装方式对蓝莓贮藏期和销售运输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找出适合蓝莓的包装材料将有效延长蓝莓的货架期,延长销售半径。孙文丽等采用发泡聚乙烯酯(EPE)、气泡垫、发泡聚苯乙烯(EPS)3种材料包装蓝莓,比较其变形能、回复性和缓冲性能的差异,结果发现,EPE材料的各项性能均优于其他2种材料,选用8mm EPE材料可有效降低蓝莓贮藏期果实腐烂率,延缓果实硬度和品质下降。沈春华等分别对蓝莓采用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酯(PLA/PHA)保鲜膜包装、茶树精油/PLA/PHA保鲜膜包装、尤加利精油/PLA/PHA保鲜膜包装处理,结果表明,尤加利精油/PLA/PHA保鲜膜包装对抑制蓝莓果实腐烂和失重,维持蓝莓总酚、维生素C和花色苷等营养物质含量的效果最佳。梁晓云等研究发现,在壳聚糖中加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制成的纳米保鲜包装材料能有效降低蓝莓的呼吸速率,减少内部营养物质的消耗,从而延缓蓝莓果实的腐烂。

辐照保鲜

辐照是一种冷杀菌技术,能较好地保持果实原有的色、香、味,通过杀死致腐微生物,以延缓果实衰老,具有安全有效、杀菌彻底、无残留等优点。通常使用的是伽马辐射,可以有效抑制根霉和灰霉菌的污染,而不影响果实的口感和品质。王琛等围绕3种不同的60Co-γ辐照剂量(0.5、2.5、3.0kGy)对蓝莓保鲜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2.5kGy辐照处理能够降低蓝莓果实中果胶甲酯酶(P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纤维素酶(Cx)3种水解酶的活性,减少了可溶性果胶的生成,防止细胞壁结构的破坏并有效延缓果实硬度和品质的下降。此外,紫外线(UV)辐射也是另一种常用的保鲜技术,根据波长可分为长波(UV-A,320~400nm)、中波(UV-B,280~320nm)和短波(UV-C,200~280nm)。Rojas等对从蓝莓中分离的灰葡萄孢菌和枝孢霉菌进行了不同波长紫外线辐射的评估,结果发现,利用UV-B和UV-C辐射可以有效减少这些真菌群落的繁殖。最近的一项研究证实了UV-C辐射对采后蓝莓的益处,与对照相比,DPPH抗氧化能力,SOD活性和花青素含量分别提高了33%、54%和23.7%,UV-C辐射可以更长时间保持蓝莓果实品质。唐坚等研究发现,UV-C辐照处理对蓝莓保鲜效果最为显著,由低剂量的辐射因子诱导蓝莓自身的保护机制,有效提高了果实总酚和总糖含量,但同时也指出具体的辐照强度和辐照时间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其他保鲜技术

二氧化硫也被用来抑制蓝莓中灰霉菌的生长,国外已有研究学者证明了它的有效性,并建议二氧化硫浓度不应超过600μL/L,否则会对水果产生毒性。然而消费者仍然担心二氧化硫可能对健康造成影响,这促使研究人员寻找更安全的替代品,其中二氧化氯(ClO2)和臭氧是不错的选择。ClO2是一种强氧化剂,氧化能力是氯的2.5倍,在气态和水溶液中都可以用作抗菌剂。在美国,新鲜农产品允许的最高氯含量为3mg/L,处理过后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将蓝莓浸泡在ClO2水溶液中(2mg/L,2min)可以保持果实的硬度,在(4±1)℃条件下保存8d后,可以显著降低果实的腐烂率。臭氧也是一种强氧化剂,已被认定为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消毒剂。章宁瑛等研究发现,莱克西蓝莓果实采后用4.28mg/m3臭氧处理结合低温贮藏,能有效延缓果实腐烂,维持贮藏品质。此外,研究学者还发现其他各种保鲜技术。巴良杰等以粉蓝蓝莓为试验材料,在(1±0.5)℃下进行贮藏保鲜,结果发现,乙醇结合乙烯吸附剂更有利于降低果实呼吸代谢等生理活动,能有效保持蓝莓果实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和防止营养物质的流失。林平等以灿烂、粉蓝和巴尔德温蓝莓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授粉方式对蓝莓贮藏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中蜂授粉能显著降低蓝莓的失重率,增加好果率,并改善果实品质,从而延长蓝莓贮藏期。Angeletti等以奥尼尔和蓝丰蓝莓为试验材料,研究发现,施用硫酸钙能有效增加果实硬度并降低采收期果实失重率。Liato等发现,用醋酸钾、乳酸钙等弱有机酸盐处理蓝莓,能抑制蓝莓表面致病菌的生长,增加鲜果的贮藏期。


4

小结与展望


浆果是极易腐烂并且容易受病原菌污染的农产品,尤其是在收获后,会给农民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传统上,农民使用化学杀菌剂处理采后病害。然而,这些化学品严重危害了环境和人类健康,这亟须我们去探索更安全的控制采后病害并延长蓝莓保鲜期的方法。通过对目前蓝莓贮藏保鲜技术研究现状的分析,保鲜方法可总的概括为物理和化学方法。根据蓝莓的生理特性和保鲜原理,今后的趋势是将物理和化学保鲜技术结合起来,利用两者优势开发出低成本、破坏性小、绿色环保的综合保鲜技术。低温贮藏是目前最常用也是最简便的保鲜方法,但是必须严格控制温度,并防止蓝莓在冷藏过程中遭受冻害,一般在运输或贮藏过程中与其他保鲜技术共同使用。气调贮藏要非常注意氧气和二氧化碳的配比,在气调环境中也可添加如1-甲基环丙烯、氮气等新型气体,其保鲜效果会更加理想。涂膜保鲜虽然保鲜优势显著,但是这种方法会对蓝莓表面的果粉造成破坏,而且部分材料复合后性能存在下降的问题,今后应就如何通过添加纳米涂层材料并结合静电喷涂技术来提高复合膜综合性能展开研究。辐射保鲜,虽然杀菌彻底且不影响果实口感和营养品质,但是风险很大,辐射剂量很难把控,超过正常范围还会破坏蓝莓内部结构,难以大规模推广,一般适合具有专业技术和设备的团队操控,在国外应用较多。对于其他保鲜技术,如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氯等保鲜方法,用量容易超标,可能造成化学残留,多数消费者难以接受。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研究很广泛,但需针对不同品种制定出安全适宜的剂量配方。此外,对于蓝莓的采后生理、病理、衰老以及保鲜技术的调控机理有待进一步深入化和系统化研究,为今后蓝莓采后病害防治和延长保鲜期提供理论依据。


随着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环保观念的加强,蓝莓贮藏保鲜必然向着简单、高效、安全、低成本、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前进。因此,安全可靠且保鲜效果显著的天然防腐材料如壳聚糖、海藻酸钠和植物提取液将值得更深入的研究。此外,由于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运用活性纳米复合材料作为保鲜包装材料成为探索蓝莓贮藏保鲜的一个未知领域。同时,由于蓝莓的栽培和采摘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季节性,需要将蓝莓的保鲜与贮藏运输相结合以满足市场需求,这将是蓝莓产业亟须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来  源:本文摘编自《中国果树》2023年第7期“蓝莓果实采后病害及保鲜技术研究进展”(段永康,杨海燕,魏智文,吴文龙,李维林)。

该网站由协伴云|商协会管理系统创建
该网站由协伴云|商协会管理系统创建 立即创建